第681节 北归(六)(2 / 3)

旅明 素罗汉 3634 字 2022-08-19

彪悍的精壮汉子。他们清一色穿着天津劳保商店买的绿色翻毛领军大衣,头戴雷峰帽,脚上蹬着天津皮革厂出品的高腰战靴,一看就是家养的富贵狗,和野外那些流浪狗不在一个频道。

和步行的伙计不一样。护卫队员是全数骑马,弓刀枪铳等一应武备都配置得相当齐全。

事实证明,随着天津方面货物价值的急剧提高,总号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有了相应的提升。

没办法,工业品体积小价值高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货运车队的总价值。义鑫隆只需要大略计算一下车队的货品总值,就必须派出往年从塞外押送大型马群才值得派出的人手数量。

下一刻,随着吴迁吴四爷一声尖厉的口哨,护卫队全体人员上马,从左右两边护住了长长的马车队列。

车队正式启航。

——————————————————

穿过拱形的鼓河石桥,就算是走出广义的十七世纪天津城区了。此刻,映入旅人眼帘的,是北方一望无际的田野、河流及树林。

细碎的飞雪中,道路两旁的大地已然铺上了银装。

坐在队伍末尾第十三辆马车中,吴法正吴少爷看着厚玻璃窗外的风吹雪扬,眼神中一片萧瑟之意。

这是唯一有篷盖的一辆马车,里面只装了半车贵重货物......毕竟车队要预备一点空间给临时病号或者伤员使用。

自从离开家门之后,吴法正已经很久没见过熟悉的北国冬日了。在他的记忆中,山西的冬天和天津的冬天,区别不大,都是光秃秃的田垄和青色的天空。

唯独有一点区别的,大概就是脚下这条路了。

黑色,略微带着弧线的沥青马路,在一片白雪中,通向视线尽头,彷佛穿过了天际。

毫无疑问,车队在沥青路面上的行进速度非常快。传统的土路官道,大车队每天的行程大约是二三十里路,这还要路况比较好,没有车轴折断,以及翻浆、雨雪等等意外情况才可以。

而在这条沥青路面上,使用着南方机制车轮和轴套系统的标准货运大车,车队每天少说也能行进五十里路。加紧赶路的话,再多一点也可以。

而且由于路面平稳的缘故,乘客在赶路后,并不会感到特别劳累,还可以保留一定的体力和精神。

所以这一次的出行,吴少爷无疑是享受到了“现代化”交通的好处。

当天后晌时分,车队走了五十里路后,在沿途的黑古屯服务区歇马过夜了。

说是服务区,其实是一处兼顾了兵站、后勤仓库的半军事化棱堡。

由于是进出天津的唯一一处大型服务区,所以黑古屯服务区的生意很好,在此地歇马的客人很多。包括大车店、食肆、酒馆、小卖部,洗脚房,澡堂在内的一应服务机构,这里都很健全。

义鑫隆车队在黑古屯歇马后,老司机们都很放松,纷纷揣着银子铜钱曹大头还有纸钞去各处店面消费。

而面对吴法正关于警惕性的疑问,老江湖九叔告诉他:黑古屯是曹大帅的产业,这里时刻有私兵巡逻,外间还有飞虎营的巡兵,没人敢在此处生事,让他尽管放心。

说到这里,吴掌柜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少爷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还是抓紧时间去御足堂连锁洗个脚吧......明日起,就没有这等舒服日子可过了。

第二日一早,义鑫隆的车队准点在日出时踏上了征途。

一开始的时候,吴少爷并没有感觉到和昨日有什么不同。车队依旧在丝滑前进,他懒懒靠在车内,望着充满了诗和远方气息的田野,心潮翻滚,蠢蠢欲诗。

不想,下一刻,少爷的诗意被路边一个大牌子给打断了。探头从窗外出去,发现那是一个足有人高的正方形白色大木牌,上面用红色的大漆涂着一个“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