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知遇(2 / 3)

逍遥侯 大司空 5921 字 2020-12-23

光啊,什么急事,连吃饭的时间都不给我留下?”李中易笑眯眯和宋云祥开着玩笑,主公二字,代表了宋云祥必谈大事。

李中易深知宋云祥谨慎小心的处事风格,主动让气氛稍微缓和一些,宋云祥也就更敢畅所欲言。

“主公,臣下有一言,不知当说不当说?”事到临头,宋云祥反而心虚了,只是话头已起,再想退缩却已不可能。

李中易很理解宋云祥的瞻前顾后,人的成长,和环境息息相关。宋士光久为州吏,平日里接触的大多是文贪武暴,欺压百姓的阴暗面,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只怕是脑袋早已经搬家。

“士光啊,在咱们军中,出身于灵州的一军之主将,也就是你和郭怀、姚洪了吧?”李中易并没有直接回答宋云祥,而是迂回委婉的提醒他,李某对他宋某的信任和器重。

“主公,可曾忘记武曌之旧事乎?”宋云祥自认受恩深重,有些话必须现在说,才能防微杜渐。

李中易顿时收起了笑脸,极其认真的审视着宋云祥的神态,宋云祥自觉问心无愧,倒也十分坦然面对莫测的前途和命运。

尽管心里很有些忐忑不安,但是,宋云祥心里却有底,李中易待部下们非常宽仁。哪怕得罪了李中易,宋云祥顶多也就是官儿不做了,性命和家财却毋须多虑。

李中易心里很清楚,宋云祥指的是叶晓兰公然出现在二堂这件事,以武曌改唐为周的先例,提醒女子干政的恶劣后果。

“士光啊,你多虑了。”李中易本不欲详细解说,宋云祥却一直梗着脖子瞪着他,倔强得令人头疼。

“唉,士光啊,你呀,你呀。好吧,我实话告诉你吧,叶氏仅仅是写节略的书记官而已,我心中有数的,绝不至于再出个武曌。”

宋云祥的忠诚,令李中易很满意,但他的固执却又让李中易万分头疼。李中易不忍伤了老部下的心,被迫将能说的话,给说穿了。

至于不能说的理由,李中易只能烂在肚子里,打死也不能说。

历史上,皇权就一直被相权所牵制,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制约相权,都有内外朝的分权制度。

秦朝以后的西汉武帝开始,外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内则有尚书台的侍中、给事中等。到了东汉时期,加了录尚书事的重臣,方为真宰相。

在大周朝,名义上继承的是三省六部制,但是,中书和门下已经实质合并,真宰相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门下,属于内朝的概念,尚书省变成了外朝的执行机构。

李中易不能说的是,兵权固然要互相制约,政务机构同样需要彼此相制。两宋的群相制,以及明朝的内阁制度,也是可以借鉴的好制度。

只不过,李中易将来需要面临的朝局之中,多了门阀及武藩的牵制。这么一来,李中易肯定不可能生搬硬套明朝的内阁票拟制度,再搞个司礼监出来批红盖印。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朱重八可以废除丞相,权分六部。那是老朱身体倍棒,精力倍旺,可以支撑得起繁重的军国大事。

通过靖难之役篡夺大位的永乐帝,在南京城中根本坐不住,总琢磨着领兵北上灭了残元。于是,群相制以内阁的新面目应运而生。

至于野猪皮政权,军机处的建立,则宣告了皇帝独掌大政时代的来临,皇权集中达到了巅峰状态。

内外朝的彼此制约,属于帝王心术,李中易就算是再器重和信任宋云祥,也不可能说破其中的奥妙。

宋云祥毕竟只当过州吏,接着就追随于李中易从了军,变成了统军大将,他的见识必定是有限的。

可是,宋云祥倔强起来,李中易都有些犯怵。宋云祥挺着脖子,硬梆梆的说“主公,以您的威望,臣下们自是莫敢不从,然而,将来的世子呢?”

李中易一阵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