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陈桥驿(1 / 3)

逍遥侯 大司空 5663 字 2020-12-23

整个下午运作下来,李中易发现,有些工匠确实很努力,但是,技不如人,次品返工率非常之高。

肿么办呢?李中易独自转了几个圈,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国营企业不是一直讲究学比赶超传帮带么?

按照陋规,很多工匠都不愿意把独门的技艺,传给外人。有一种说法,叫作传子不传女。

嗯,敝帚自珍可不行啊,李中易摸着下巴,问李小七“你打猎的技巧,在什么情况下,会传给外人?”

李小七连想都没想,直截了当的说“除非我的儿子死了,养子负责养老。”

嗯,典型的小农思想,李中易懒得给李小七上课,又问他“如果,我让你教人打猎,每教会一个新猎人,给多少赏钱,你才会干?”

李小七迟疑了一阵,说“这个还真难说,万一教会了徒弟,饿死了我这个师傅,给的一点点钱财,顶什么用?”

李中易觉得很头疼,在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如今,要想让手艺人交出独门技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

“如果,教会了一大群徒弟,有个官做呢?”李中易试探着又问李小七。

李小七忽然瞪大了眼珠子,直勾勾的瞅着李中易,喃喃的说“真是这样的话,谁不教会徒弟,谁就是傻子。”

李中易点点头,接着重重的一叹,官本位的思想,还真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啊!

由此看来。空白的文散官敕牒,还是要少了,必须找个合适的机会,去和范质打商量了。

其实,柴荣虽然打败了北汉和契丹人。整个大周国境内依然远未达到完统一的程度。

西北的藩镇还是蛮多的,比如说,延州的高家,府州的佘家,盐州附近的史家,都是手握兵权的独立王国。

朝廷为了笼络住这些外藩。(x 广告)撒下了大把的空白敕牒,反正只是给名义罢了,又不需要柴荣掏一个大子,何乐而不为?

李中易的难点是,让大批工匠做官。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现在,还没有干出大成绩,李中易也没有好由头,等两百万支箭造到差不多的时候,再去找范质或是柴荣谈条件,肯定会容易得多。

目前,在没有多余敕牒的情况下,李中易决定先从吏员的名额着手。

造箭坊内。从九品下以上的官员数量,是有定额的,就那么几个人。可是。对于吏员的名额,李中易这个盐铁副使,却有很大的自主权。

于是,李中易把一大批熟练的工匠找来,直截了当的说“教会一个徒弟,赏钱二十贯;教会十个。提拔为班头;教会五十个,直接任为都押衙;教会一百个。那就要做官了。”

有个胆子大一点的工匠,也许是见过一些世面。就问李中易“请问上官,此话当真?”

李中易郑重其事的点着头说“本官绝无戏言。”

虽然一干工匠还是半信半疑,可是,私下里也都开始带徒弟。

流水线的威力,是巨大的,每支箭上都标注清楚工匠和带班吏员的名字,压力也是明显的。

于是,流水线作业,试运行的第五天,造出了一万五千支合格的木杆铁矢箭。

李中易心里有了底,这还是没有完开足马力的情况下的,生产状况。

等磨合期过了,大家配合默契之后,李中易有理由相信,每天造出三万支箭的可能性极大。

造箭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轨之后,李中易的注意力又挪回到弓弩坊那边,正在紧锣密鼓研制之中的神臂弓上。

由于老工匠郭六的参与,李中易预想中的神臂弓,获得了极大的进展。

关键因素有三,一是,郭六取消了弓臂上的铁环,直接以麻绳圈作为踏环,既减轻了重量,又避免射击的时候,受到铁环无法及时落下的巨大影响。

其二,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