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漠北筑城(1 / 2)

朕即大宋 杨氏良家子 227 字 2022-12-19

苏迟是个技术官僚,他不参与什么政治斗争,基本不被廷议上此前激烈的争执所影响。

得到赵桓吩咐,他立即命人推来一副地图,向众人说道:「如今是太平盛世,虽然各地城市进程中意外经常发生,已经司空见惯,但整体而言,国家的整体国力绝对是蒸蒸日上。」

「朝廷每年都会向工部拨款,修建大量工程。这一项,从建业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影响其实比大部分国策都要深远。」

「以去年为例,国家给工部拨款六亿八千万贯,工部的计划清单中,包括修建驰道七千五百里,修建城池一百三十二座,修建驿堡二十八处,修建水利三千二百余,含两千余池陂、湖堰,一千六百多里河坝、三千多里运河以及数百处水利工程。另外还修建大型桥梁二十五处,小型桥梁四百余处。」

「以上这一切仅是工部负责的工程,不包括各地路、州、县三级自行修建的水利、道路、桥梁。」

赵桓对苏迟的说法很认可,只要不发生战乱,国家就一定是在发展,在蒸蒸日上的。

每一条道路的兴修,都会使国家工商业更加发达。

每一处灌溉水利的建成,都将使农业更加发达,农田产出更多。

大宋神宗皇帝就提出:「灌溉之利,农事大本。」所以宋朝地方官员考核中,到如今也有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就是兴修水利灌溉工程。

当然县一级的财政有限,可能造不了大工程。但没关系,早在王安石主持变法时,就推进了农田水利法,支持各县齐心协力共同建造重点工程。

所以仅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国就兴建了10793处水利工程,短短六年就使36万多顷田地受益。

而且不仅仅是灌溉水利,大宋还在水利旁边修建了大量新式器械,官府鼓励水匮和水磨等新生技术的发展,还鼓励研发清理淤泥的器具如铁龙爪扬泥车、浚川杷。

水车、水磨这还算是所有人都比较常见的古代工程。

但铁龙爪扬泥车和浚川杷,怎么看都有点高科技的韵味了。

而到了建业年间,在这原有的一切基础上,大宋基建又进一步发展。

运河水网、漕运工程和桥梁道路将各处经济圈更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苏迟指着地图,对众人说道:「今日苏教授列席廷议,主要是讲道路兴修方面的事宜。老夫就重点讲国家修建的驰道和漕运。」

「国家修驰道和漕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为了军事一个是为了经济。」

「军事上修建的驰道主要分两个方向,当前的重点一个是向西,一个是向北。」

向西不用多说了,就连苏黛这个宫中妇人也知道驰道向西就是陕西以西帝国庞大疆域的脐带。

那片广阔的疆土,都依靠着这条脐带接受中原输送的坚实补给,然后送回来大量的财富、金银、宝石。

每当中原强盛,就会开拓西域,越过葱岭,争霸河中、七河一带。

虽然西域中间有一片戈壁和不毛之地。但河中、七河一带可是天府之国,水土肥沃。

所以如何强势掌握这中间地带的交通命脉,就决定了帝国在西方的霸权。

但对驰道向北,众人则有些疑惑。

赵桓问道:「军事上向北还有必要吗?据朕所知,北方胡虏已经不成气候。蒙古人被削弱的龟缩在漠北。年年被犁庭扫穴,根本无力为患。此时修建驰道是否有些浪费?」

苏迟郑重地点头,说道:「向北修建驰道绝对有无与伦比地军事意义。蒙古地衰落,是圣朝三路攻势所形成的战略优势。」

「无论是地在北海地黑水都督府,还是靠近漠北地燕云北路,以及河中路,这三个方向都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