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心态(1 / 3)

听到姑姑熟练的用粤语打着电话,从屋里出来的元翘翘都傻了,她记得她陪她去香江拍电影《有时跳舞》时,好像还不会说粤语呢,这才多久,竟然都说得这么好了,真意外。

挂掉电话,顾沪欣看着侄女盯着她的亮晶晶的眼神,下意识低头打量了一下自己,没从身上发现有什么值得她这么专注盯着看的,笑问:“怎么这么看我?”

“我此刻是羡慕嫉妒恨。姑姑你才去香江多久,就能说的一口好粤语了。我从前年来帝都就开始学粤语,尽管这中间断断续续的,可这也快两年了,虽然也会说了,可和你一比却还差了那么一点,你的语言天赋真好。”

“好什么啊。”顾沪欣回忆道:“当年我下乡的地方在广西,那个地方的人说的就是粤语。

不要说村里就没几个会说普通话的,就算出了村子,到了乡镇,依然没几个会说普通话的,好不容易碰到几个会说的,那腔调就和现在香江人说国语类似,听起来不仅费劲,而且还常常听错。

没办法,为了不当聋子和哑巴,我只能入乡随俗,去学人家说话了,足足花了大半年的功夫,才听懂和会说。

后来回到魔都,周边的人都不说粤语了,我就把它丢到了一边。如今需要和香江那边打交道,这才又捡起来。”

知道姑姑的粤语是早年学的,元翘翘诧异的问:“可你上次跟我去香江,我好像没听到你说粤语?”

顾沪欣笑了一下,“怎么没说?就香江那个环境,如果不会粤语的话,只怕寸步难行。不然,你以为为什么是我陪你香江,而不是你干妈啊?”

朱桂云端着一锅具有清热、消暑、消肿等功效的节瓜响螺黄豆扇骨汤出来,正好听到这话,笑道:“我在学粤语,不过上了年纪,学得比较慢,不过简单的日常对话,还是没问题的,出门不用担心我回不了家,所以,下次你去香江,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了。”

虽然香江是个国际都市,但元翘翘去了那里之后,觉得它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相反,其实挺封闭的,正如朱桂云刚才所讲,如果不会几句粤语,出门之后,恐怕真的能找不到家。这一点,甚至在回归二十多年了,都没多大改变。

“不过我在剧组的时候,确实没说过粤语。”顾沪欣边盛汤,边说:“香江人看不起内地人,和我们会不会说粤语没关系。而且我的粤语,在人家眼里不正宗,就算知道我会说,依然会被嘲笑,既然这样,那还不如让他们以为我不懂粤语,这样不仅省了好多事,而且还能更好更清楚的看出他们的嘴脸。”

想到姑姑在剧组,被支使的团团转的模样,元翘翘清楚,若是剧组里的人知道她会说粤语,只怕更会把跑腿什么的活交给她来做的。

至于她说的因为粤语不正宗会被嘲笑,虽然是没发生的事,但元翘翘清楚,这是绝对的。

后世内地娱乐圈崛起,不再捧着港台的艺人之后,在水果台的一个综艺节目上,广西人的王欧唱了一首粤语歌,结果香江的几名艺人带着一种优越感批评她的粤语带着口音,不正。那时,内地已经不是港台艺人高高在上的时候了,香江的艺人都这样表现,更不要说现在了。

将嘴里的响螺肉咽下,元翘翘想到了她从屋里出来的原因,“姑姑,我刚才听到你好像在和潘彼得打电话,向他咨询电影《红娘》发行的问题,你怎么想起打听这个来了?怎么新远打算也涉足电影发行这块的业务吗?”

顾沪欣斜了她一眼,数落道:“我当初不是把营业执照拿给你看了嘛,难道你都没注意那上面写着的业务范围?你好歹也是公司老板,能不能上点心?”

“那么多的业务内容,我哪能都得记得住?而且我记得国家目前好像还没对民营企业开放电影发行这块政策呢吧?”

在国家开放这一政策之前,国内唯一有发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