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老将赵充国(1 / 3)

汉并天下 东仙轩辕 277 字 2021-06-05

天子刘洵心中并不想从北方前线抽调精兵强将南下,甚至在此前还想要继续向草原方向增兵,想要一举击溃匈奴人。

可是现在的局势突然转变,天子刘洵绝不愿意冒着大汉帝国被两线作战拖垮的危险固执己见,于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同意了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的主张,同意从北方前线抽调将领南下。

天子刘洵沉吟了一番,说道“执金吾、平陵候范明有统领北军各部,北军各部是北伐大军的中坚力量,不能南下。广武将军郭著统帅三千营和五军营,道理相同,也是不能南下的。镇西将军、安远侯郑吉乃是大军统帅,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

“所以,能够考虑调动南下的只有镇北将军、龙额侯韩增,安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扬武将军、杜陵侯公孙群,护乌桓校尉郭侠四人!二位爱卿以为应由何人南下?”

兵部尚书史曾说道“启奏天家,臣以为镇北将军、龙额侯韩增和护乌桓校尉郭侠麾下兵马都是铁骑大军,对阵匈奴人正需要大量的精锐铁骑,所以二人不可轻动。”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点头赞同,同时其心中也明白一点,扬武将军、杜陵侯公孙群乃是天子刘洵的心腹将领,从天子刘洵心中来讲,是想要让公孙群在北面立下战功的。

于是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说道“至于扬武将军、杜陵侯公孙群而言,此人乃是一名猛将,其麾下的司隶各部兵马虽然多为步卒,但是司隶各部的铁骑也是精悍,在北方前线也是一大助力……”

天子刘洵闻言不由得微微皱眉,说道“这么说起来,此番就只能由安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南下防御羌人了?老将军年事已高,如此南北奔波是否妥当?”

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沉吟了一下,说道“启奏天家,臣以为老将赵充国为人有勇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习性。赵充国最初担任骑士,后来作为六郡的良家子弟、善于骑马射箭而补任羽林卫士。他为人沉着勇敢,有很深的谋略,年轻时喜好将帅的气节,就去学习兵法,通晓四方蛮夷的事情。天汉二年,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汉军断粮好几天,死伤的人很多,赵充国就与一百多名壮士突破包围、攻陷敌阵,李广利带领士兵跟随其后,才得以突围。赵充国全身有二十多处受伤,李广利把情况上奏给孝武皇帝,孝武皇帝下令征召赵充国到出行所在的地方来,孝武皇帝亲自接见并探视他的伤情,感叹称赞,就授官为中郎,提升他任车骑将军长史。”

“而后,到了孝昭皇帝时,武都郡的氏族人反叛,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带兵平定此次叛乱,并且因功升任中郎将……”

说到这里,大司马、富平侯张安世总结道“由此可见,以老将赵充国的才能,完全能够胜任此番防御羌人的任务。至于天家心中所忧,臣以为此次大军北伐之战中,老将赵充国一直在大军后方督办粮草、防御粮道,并没有深入到草原深处,现在南下路途上并不算遥远、颠簸。此外,老将赵充国一直以来长于军伍,身体很是强健,天家大可放心!”

天子刘洵听到这里,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便如此安排吧,由兵部上报尚书省,再由尚书省行文中书省发布诏令!”

“诺!”

十几日之后,俊疾山汉军粮草大营。

安南将军、营平侯赵充国看着眼前的诏令微微一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从内心深处来讲,赵充国是不想离开北线战场的,即便是在后方为大军护卫粮道,也是有大几率可以对阵匈奴人,立下战功的。

虽然南下防御羌人也同样可以立下战功,但是在赵充国的心中,击败羌人的功勋远远比不上击败匈奴人。

眼下天子刘洵下达了诏令,赵充国虽然心中不情愿,但还是没有办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