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梃击案(四)(1 / 3)

大明枪 拍了拍肩膀 3637 字 2021-06-07

接下来的数日,方从哲每晚都闭门谢客偷跑去山西会馆与弟子范永斗会晤,就未来的新形势两人聊了许多,最后制定出未来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方略大计。

和张太岳押宝天启皇帝朱由校不同的是,范荣作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更看重克己勤勉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而且相对于朱由校来说,朱由检虽然刚愎自用屡出昏招,却是比其兄长更容易控制些,所以他和老师方从哲的计划也是围绕着朱由检展开的。

至于未来皇太后的人选,范荣与张太岳的选择也完全迥异,作为历史学家他更清楚朱常洛继位之时乃是宫内宫外争斗最白热化的阶段,并非出手良机,反而把宝押到了当朝太子身边目前比较受宠有西李之称的李选侍身上,

无他,由于光宗皇帝死得太早太快,连皇后都没来得及立,虽然口头答应过李选侍,却在一众朝臣的阻挠下没立成,这也导致后面两任皇帝执政期间没有皇太后,大明的宫廷政治八仙桌少了一条腿,少了这么一股平衡力量,天启年间宫内外的争斗才会分外激烈。

而且立西李做皇太后是有捷径可走的,只要在光宗朱常洛临死前把她册封为后,那么待熹宗朱由校继位,她就可以直接荣登皇太后之位。

眼下朱由检才刚刚五岁,由于生母死的早,暂时由西李代养,在慈庆宫里过得并不好,他哥哥朱由校原来也过得不好,不过在一班朝臣的争取下,目前已经确立了皇太孙的地位,开始了正规的皇室文化教育,朱由检却没有资格。

事实上后世历史学界有个主流观点认为,正是朱由检的童年凄惨,导致了他继位后极没有安全感,对周围人难有信任,宁可亲力亲为,而且也是因为皇家基础教育的缺失,使得他根本不具备应有的执政能力,世界观价值观都相对畸形。

如何接近深居慈庆宫的西李和年幼的朱由检,并拉拢控制,是摆在方从哲和范荣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当朝首辅,方从哲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这件事儿上只能策应而没办法亲自出面,得靠范荣自己来想办法,好在范荣在京的这段时间,除了把客氏搞了,把汪文言拿下,已经开始着手往内宫渗透,反正太监们都比平常人更爱财,范荣舍得大把撒银子,还是有些成效的。

对于目前朝堂上的党争内斗,范荣其实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哪怕是有方从哲从旁协助,主要是朝中各派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自己这方实力不济。

严格意义上讲,方从哲本是下野的老夫子,教书做学问是把好手,玩政治搞斗争却不行,总的说来属于老好人一个,虽为浙党,却和包括东林在内的其他各派都有交好勾连,阴差阳错当上首辅,又赶上这么个乱世,肯定是难有建树。

所以和老师分析利弊后,范荣决定至少在十年内不涉及党争获取朝堂控制权,而是要专心致志的开银行赚银子,采用一种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扩大,只要银行的规模和覆盖面积、影响力足够大,未来大明财政崩坏之际,手握大把银子并间接取得铸币权的大明银行就有实际掌控大明财政的可能。

而且大明的官员权贵在做生意赚钱一道从来都是明目张胆毫不忌讳,方从哲完全可以利用他在朝堂中的人脉和号召力直接为银行背书,大张旗鼓大行其道。

另外,山西的边贸和根据地的建设也会是初期的重中之重,这点上方从哲也是可以帮上忙的,只要写上几封信,拿上一张名帖,整个九边包括辽东,都会大开便利之门。

对于这对师生而言,目前最关键的,就是想办法让方从哲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做得再久一些,最好一直做下去才好。这点上范荣也没瞒方从哲,而是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历史上方从哲会在新帝继位后被东林赶出朝堂,从此再无起复。为避免这件事真正发生,范荣觉得有必要未雨绸缪使些手段。

“东林么?应该不至于吧,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