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地有正气(1 / 3)

碧落之门 好溪之澜 3130 字 2020-12-19

白居易叹道“自肃宗以阉人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军九节度,历代权阉皆统领神策军。将军想必是知道的,神策军乃我大唐禁军,武备、人数、战技、士气,天下诸军无出其右。阉党掌控了这支军队,也就将天下大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里,无兵无权的皇室,他们怎么又会放在眼里呢?先朝敬宗皇帝,就是被……”说到此处,白居易欲言又止,将呼之欲出的半句话又咽了回去。

“先帝怎么了?”杜慎言不由自主地追问道。

“先帝就是被阉党所杀!”李昂以平缓而低沉的语气接过白居易的话头,一字一句说道,“其实何止是朕的皇兄,先朝的顺宗、宪宗亦是被宦官所害。可叹我大唐皇室的生杀予夺,竟然都掌握在了一群阉人手中!”话毕,李昂已露悲愤之色。

杜慎言只觉得今日所见、所闻均是怪异莫名、于平日难以想象之事。虽然其向来认为朝堂之争本无是非善恶,但皇室被阉党压迫戕害如斯,无法不勾起他强压于内心深处的正气。

正气,即是正义感,既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社会负担,缺乏正义感的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但作为个人,如若正义感太甚,则会给自己增添很多麻烦、障碍,有时甚至要搭上自己的性命。

杜慎言虽然年轻,但却十分懂得正义感过甚所隐藏的危害,平时总是小心翼翼地压制着内心深处的正义感,他的最大愿望,就是作一丛没有思想的芦苇,随波逐流,平顺安康地过完这一生。

但正义感其实又是一个人的性格,有些人注定就不可能压制内心的正义感,而杜慎言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杜慎言的正气正不断从心底喷薄而出,在胸腔不断激荡,很快就要转化为一声怒吼“阉党实在欺人太甚!”

但,他还是将已到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杜慎言明白,在无穷大的世界面前,自己只是渺小到不能再渺小的一粒尘埃,一粒尘埃的最好归宿,莫过于波澜不惊地过完自己平凡的一生,如若有幸能得到一丝阳光的照射,闪烁哪怕一刹那的光芒,那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身为尘埃,就要有尘埃的觉悟,当尘埃妄想着成为主角时,往往意味着灾难与毁灭的开始。

杜慎言更明白,现下的情状,一旦自己压制不住发乎本能的正气,在李昂和白居易面前豪言壮语,那自己这粒尘埃马上就会成为时代的主角,往后自己将收获什么,不清楚!但往后将要怎样的付出和担当,杜慎言却十分明白!为了一个本就腐朽将死的的李唐皇室,这样的付出和担当,显然是不值得的。

所以,杜慎言选择沉默。

杜慎言的定力,大大出乎了李昂和白居易的预想,由此二人更觉察到杜慎言的可贵。

李昂道“将军果然人如其名、惜字如金,如此城府令人叹服。但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将军世受朝恩,却始终不愿与朕交心,是否有违君臣之道呢?”

李昂毕竟是权术老手,已然洞察杜慎言的心思,深知杜慎言虽然表面不作声响,略带只求自保的市井之气,骨子里却是一个极有正义感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在眉宇间、在言行中透露出一种凛然的正气,这种正气是能够被捕捉的,只需要有一定阅历沉淀的观察力。而李昂显然有这样的观察力,所以他对症下药,用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给杜慎言压力,想要迫使杜慎言的思想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前进。

但是,李昂小看了杜慎言。

杜慎言虽是年少,但对这个世界却有着自己的一套比较成熟且很难被动摇的理解,世俗所尊崇的种种思潮、学说、信仰,在杜慎言的眼中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只是自己构建世界观的材料,其中有用的就拿来,融入到自己的世界观当中,没用的就毫不留情地抛弃。不加思考、迂腐地顶礼膜拜,那不是杜慎言的风骨!更何况,这段时间,杜慎言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