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后的创作(1 / 1)

1998年,经过两年的沉默,尹他又重新开始他的创作——关于一部指向死亡的预言。他翻出往昔那些凌乱的片段。文中重现了他早年间创作中的刺激与挑衅。死亡的预言来自最初的地方令人绝望的贫穷,极度的欢愉。这些感受都放大成幻觉。尹他最大程度地进行了对自身的质问。那些混乱不堪的困惑、强制性的冲突、极端的自由,让尹他沉湎于一种危险的创作中。他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为了表现死亡的原始根基,他杜撰了自己的死亡。想象中,他喋喋不休,充满暴力与空虚。在一场激烈的仪式中,人们的刻薄、嘲弄让他脱离极度兴奋的迷狂状态,并且即刻处决了自己。98年夏天,经过一段时间爆发式的写作,尹他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到99年夏天的这一年时间里,他辗转于海西州,并且在乌兰县停留了一半以上的时间。但他依然保持沉默,也许他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经验与素材。他的心思都放在了寻找江央身上。在此期间,尹他最出色的写作是残篇断简一行字到几行字,或者不到一页纸。这些片段逐渐积累,并且相互产生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文本。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有的写作都采取了这种形式。千禧年即将抵达之际,他的片断式写作变得更为破碎、生涩。直到2000年初,这些片断才被重新连贯起来。当时,尹他在那些片断中追溯过去生活中的记忆。它们相互矛盾、相互抵触,就这样构成了他的最后一部未取题目的随笔集。他已经全然不在乎世人的评判或是追捧了。??从内容上来看,他在采用片断式写作时提及最多的是江央。这里的江央只有少数时刻是江央本身。更多的时候,她又变成一个符号,象征着出现在尹他生命中的那些女人。尹他最终也没有找到江央。相反,她越来越遥远,甚至变得面目全非、不可辨识。但他清晰地意识到片断使当前的事物得到更清晰的表达,这种清晰性来自片断文本的高密度。片断意识的破碎,准确地传达了一种观念的力量。但它也时常因为过于零散而被扰乱。尹他这种形式的写作产生于某种失意、潦倒与绝望。对于曾经挫败的内容,片断的形式获得了更广泛的表达。在尹他关于死亡的预言中,时而可以看见从黑暗中生还的希望。他的身体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肢解成无数个碎片,妥协并服务于他所有的主观意愿。??尹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阅读那些文本时,羞愧得想焚毁它们。那些内容中的一部分逃过了被焚毁的命运,形成了片断。他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来表达深藏于心的真实想法。在无数个跳跃的片断中,尹他有效地捕捉到人类深陷危机的观念。他在缔造出的永恒中表现出被压制的真知灼见。他在这一种危险的创作中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