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三的书房(1 / 2)

“这个世界上,唱着赞歌的人比比皆是,多数人都是平淡的活着。我们当作家的,做知识分子的,就是要说些真话,就是要敢于站出来揭穿国王的把戏,我们为的什么?这话说出来不怕你俩笑话,我没啥大本事,但我确是心系着天下的。我说的对吗,先知?”赵贤说完后就声情并茂地朗诵起了鲁迅《热风》随感录里的名言愿青年人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路过病房的人听到病房里有人在大声朗诵,大为不解,抬头一看,才发觉这是神经科,便释然地点点头。

三人正说着,赵贤的家人就来了,给赵贤带了饭。

“不是说在走廊上躺着吗,怎么又有病房了?”赵贤的母亲说。

贾三和孔先知站起来,向赵贤的家人打招呼,就准备要离开。

“先知,民智未开啊!”赵贤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对话中。

贾三和孔先知正要转身走时,赵贤的妈妈把孔先知拉到了一边。

“先知啊,你和赵贤关系好,你说说他。他整天不好好上班,就知道一天做着他的作家大梦,还整天说一些胡话。他说他要辞了职,要搞文学,这叫什么事!他的工作是铁饭碗,是我和他爸爸拖了关系才给他安排上的。他写的那些东西我也读过,那是什么破玩意儿?先知啊,你说你开了书店,有正经事做的,他和你不一样,你多说说他,我和他爸说的话他从来也不听。”

孔先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就点头应承着。

贾三和孔先知走出医院时,天刚刚擦黑,贾三要孔先知到他家里坐一坐,看看他刚安置好的书房。孔先知想了想,书店也没什么事,现在回家还得面对妻子的唠叨,便点了点头。

“坐一坐”这句话,是人们常用的客套话,到我家坐一坐,上楼坐会儿,被客套的人总是婉拒。可贾三提出了到他家里坐一坐,孔先知还真的到贾三家坐一坐了。

到了贾三的家里,贾三就开始显摆起来。

“怎么样,我这书桌,紫檀的,你再瞧瞧,我这……”

孔先知看着贾三一脸认真的样子就笑了起来,孔先知正四处看着,贾三就点上了一根香,插在了香炉里。

贾三的书房两面都是书柜,书柜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什么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各种全集,什么《史记》,《汉书》更是不在话下。不过仔细一看,全都是新书,有的连塑封都未拆开。墙上挂着一副字,上书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墙上还挂着一副画,画的是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书桌的背后挂着牌匾,贾三说这是书房的名字,这名字大得吓人,名曰尚书房。贾三的书桌上还摆着笔墨纸砚,贾三特意强调,这纸是按刀切的,不是孔先知那种按包买的。书房里摆放着各种瓷器,书桌旁还安置了茶台,书桌上摆着佛头,堆着一摞书。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赫然放着一本《文心雕龙》和一本《梦溪笔谈》。

“你倒比我还像个文化人!”

贾三嬉皮笑脸道“既然来了,就要留下墨宝再走。”

孔先知的毛笔字写得是不错的,虽不能跟书法家相比,但在济城这一众作家里,算是最好的。孔先知从小便习颜体,后来又改习赵体,两者相结合,别有一番韵味。济城有个作家,自诩书法一流,实则是个假把式。那作家只埋头苦练了上善若水啊厚德载物啊之类的字,到哪里题字只会写这些字,要是写了别的,就定会露馅儿的。后来那人题来题去,总是那几个词,怕露了馅儿,就大搞行为艺术,美其名曰“射墨”,“喷墨”,又将笔绑在下体大作狂草,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孔先知想了想,便提起笔,写了四个大字附庸风雅。

贾三一看便大骂孔先知,作势就要撕了这字。孔先知一笑,又提笔在旁边写了几行小字今参观贾三书房,再想起我的书房,实在相形见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