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惊雷(1 / 5)

8月11日,盛夏,正是一年中最热的几天。

苏城的游人一点也没有受到炙热的影响,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地挤过平江桥,挤进苏城古老的巷子里,或举着自拍杆或拿着鸡头稳定器,晒红的脸庞经过美颜相机的修饰泛出透亮的白。

忽然几滴雨珠落下,人群略显忙乱,有人撑开了雨具,有人找寻着避雨场所,有人计算着回家距离。随着几声闷雷,人群才惊慌了起来,看来一场暴风雨已经不可避免。

干将路农行像往日一样依旧忙碌着,办事的人轮番在叫号机上刷过身份证明,等着柜台小姐的笑语相迎。朱建华面无表情地站在室门口等候着,这样的事每个月都会重复。他不太关心里面的人这次要带走多少现金,也不在意排队的人艳羡的眼神。他唯一要做的是保证这些钱能够安全地锁进财务室的保险柜里。

清点好钱款,苏荷和银行经理热情地告了别。穿过大堂的时候,保安老宋护着俩人走到门口,外面已经弥漫出阵阵雨雾,他站在台阶上目送朱建华发动了白色奥迪汽车,心里暗暗地羡慕他的工作——有美人做伴,有豪车相陪。

没有任何征兆,一声惊雷,大雨顷刻从天上倒了下来,老宋没有防备的湿了鞋子,他赶紧拉开大铁门蹿回大堂。又是几声闷响,透过大堂的落地玻璃,外面已是连天雨幕,奥迪车在水色里白花花的分辨不清。许久,老宋感觉到一丝不寻常,犹疑地走进雨中。一分钟后,农行大堂里响起老宋惊惧的呼喊,随之防盗警铃咋呼得人耳朵生疼……

午后,天气越发的狂燥,黑黢黢的乌云从头顶卷过,一声闷雷打在耳边,让人的血压瞬间爬升,元同泽脱口而出一句国骂;在另一声闷雷之后被灰溜溜地打回办公椅。

起风,狂风,直扑窗棱,刑侦队老旧的塑钢门窗啪啪直响,仿佛随时准备脱离水泥墙的桎梏,砸向刑侦队的这帮带把或不带把的爷们。

苏城是中国著名的水乡,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元同泽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苏城,可以说在苏城的每一条小巷都撒过尿,每一条小河都游过泳。而伴随着成长的三十年也是苏城发展最快的三十年。原本九曲十八弯,布满全城的河道,纷纷砌上青石,供慕名前来的游客观赏,只是那一条条全身透明的游参鱼却慢慢失去了身影;即使在满城绿树成荫、桂花飘香的季节里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围绕着满城的河道,城市规划者们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画出了内环、中环、外环;苏城也若出怀的孕妇斗然变胖了许多,成为了直径三十公里的特大城市,再也无法用脚步去丈量。

从警校毕业后,元同泽一直在苏城公安系统工作,三十岁便已成为同城中最年轻的刑侦队长,守护着苏城最古老的古城区。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老城区平和而安详,苏城人糯软的发音很容易就花解言语中的戾气,连打斗也少有。

他的生活过得波澜不惊,上学、毕业、结婚、生子、离婚,一切宛若命中注定。在最寂寞的时候一首《黄玫瑰》就可以打发掉;如果一首不行那就再加首陈奕迅的《十年》,抑或吟首小诗

城市,漫过了乡村

古老的旋律被你,撕破

留下不尽的,乡愁

在这个早晨,醒来

细数昨天的伤口

伤口,已然高楼……

我,在工位前老去

目光的尽头……

这是一栋三层的砖楼,白墙黑瓦,趴满碧绿的爬山虎,大概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楼前屋后种了十几株桂花树,常绿;古城区公安分局就坐落于此,也是元同泽工作的地方,刑侦大队就在二楼。偌大的办公室疏疏落落的摆了十几张办公桌。苏城良好的治安让刑警们并不忙碌,所以刑侦大队的同事时有被经侦队调用的。这样也罢,经侦队的办案条件是出了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