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瑞典科举(1 / 2)

冰岛崛起 夏虫之语 2718 字 2022-01-26

时间总是最无情的刽子手,它能无声无息的带有所有人的生命,不管这个人的身份地位高还是低,人品好还是坏,财富多还是寡。

1651年虽然是瑞典帝国多事之秋的一年,但是一场寒冬过去后,等到1652年的春风拂来,波罗的海冰封的海面融化后,憋了一个冬天出来游春的瑞典市民们还是忘记了去年的人头滚滚,而是走在街上迎接新年,同时参加瑞典帝国的针对平民的第一场选拔公务员的考试。

由于去年大清洗波及的范围太广,几乎所有的贵族和官员都受到了冲击,即使是平民也有不少被误杀误抓的。

这导致瑞典帝国各省各市的官僚集团极度空虚,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填充。

可是即便奥拉夫已经第一时间把波美拉尼亚公国的官吏调来了一部分,还把什切青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塞进了瑞典各部门做官员,可是瑞典帝国的新任首相诺伦·拉达尔森却一再的告诉奥拉夫,瑞典帝国需要更多的官员,没有官员起码需要吏员文书。

奥拉夫感觉十分棘手,只能请教唯一的智囊宋清河老先生了。

宋清河捻须说道:“请陛下在瑞典帝国开科取士。”

奥拉夫当时就突然眼前一亮,现在的资产阶级还在地上躺平着,欧洲的官员基本都是贵族的天下,虽然是贵族子弟,但也都是上过大学的精英,又是在小国遍地的欧洲,治国这一块也都能勉强过得去。

可是平民出身的如果家里有钱也能伤了大学毕业,混个小官吏是没问题,做大官一般就看运气了,如果是贫民子弟出身,根本就没有希望。

现在瑞典帝国的老旧官僚集团被杀的杀,抓的抓,基本上快干净了,所以也就鞥推倒重来了。

宋清河所说的开科取士很符合奥拉夫的心意,只不过在瑞典肯定不是靠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了,而是考数学、文学、策论和外语了。

奥拉夫很清楚自己需要一班什么样的官僚,引入后世公务员考试那一套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而且这种考试不限出身,不限年龄,可以再开几门技术官吏科,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随便给个官吏的身份发点薪水就送到文兰去为建设新大陆做贡献去了,这不也是很划算的吗?

所以在刚开春时科举考试就被维京战士们骑着马在国内各地宣传了遍,考个功名出人头地也成了所有瑞典平民的心愿,这种要当官的热切心气自然就冲淡了年前大清洗的恐惧气氛,甚至有不少平民已经在感恩陛下杀得好了。

“要是不把那一帮趴在平民身上吸血的家伙杀掉,哪有我们这些出身不好的人爬上去的一天?都要感谢仁慈的奥拉夫陛下。”

这句话也就渐渐地成为了每一个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的口头禅。

瑞典帝国的第一场科举考试春季3月份报名,等到4月份就要开考,5月出成绩,6月就能直接根据成绩任用官员了。

今年的科举只是一次实验,所以范围只在瑞典本国,奥拉夫觉得如果效果不错,明年或者年前可以在丹麦、波美拉尼亚公国等瑞典帝国的范围内开一场普遍的科举,然后考上的考生就可以打破地域调动任官,这样既能避免他们在本地培养家族,又能杜绝各地的疏离感。

现在奥拉夫已经成为了实至名归的北欧掌控者,所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把北欧这个零碎的地区给整合成为一个由凝聚力,有粘性的国家。

丹麦挪威和瑞典之前可是联统过,后来瑞典分了出来,如果没有奥拉夫的出现,未来芬兰和挪威也会从瑞典和丹麦分出来,甚至冰岛也要独立,格陵兰和小小的法罗群岛都要自治,可想而知这种狗屁分离感根深蒂固。

奥拉夫通过北欧雷当的建立已经初步打破了帝国体系下的各民族分离感,但是效果还不是非常好,而配合上科举就会很完美了。

奥拉夫越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