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乡间浪荡子(2 / 3)

我的造反生涯 不2废 3507 字 2020-09-28

宗岩,又有些害怕,糯糯的说道“爹,娘,大哥吃肉肉哦”后面还跟着李宗岩的两个儿子,长子李充平,次子李充安

李宗岩再看李三娘后面跟着的两个鼻涕虫,也是长叹一声,把李宗嗣从房梁上解了下来。孩子馋的,农家的人,吃饱饭就是享福了,吃肉那是过年时节货郎才捎来。

门口的村民见不打了,也就嘻嘻哈哈的三三两两准备离开,每次李宗嗣挨打,都是村民们狂欢的时候,甚至还做赌,这次打多长时间。

李宗嗣的家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都是褒义词了。墙壁是泥土和茅草放进木框做成泥板。阴干之后当砖用,低矮阴暗。屋顶是切切实实的茅草扎的,一到阴天就要看看茅草是不是扎的紧凑,是不是压瓷实。

屋里桌椅板凳和锅台,最珍贵的当属那口大黑锅了。传说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平时用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再有就是墙角的农具了,家里吃饭的家伙。

打完了就算是打完了,李宗嗣皮糙肉厚,从小野惯了。也不认为他自己有什么错,乡野之人想吃口肉太难了。尤其是三妹和两个大侄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种地?种一辈子也别想大口吃肉。

晚上野鸡做熟了,满满一锅。李宗嗣当然不可能只打一只回来,调料也不丰富,就是盐巴也是敲下那么一小块。大人还能忍得住,小孩的哈喇子流的到处都是。

的亏了李宗嗣隔三差五往回弄点儿野味儿。家里隔三差五不至于缺了肉吃,凡是村里的乡亲个个面黄肌瘦的。也就老李家的人脸色好点儿,但是也好不到那里去。

横涧山李宗嗣去不了,真的有土匪了。说是土匪,其实都是失地的农民上山结寨自保。也有几百人的规模了,其中也不乏心狠手辣之徒。

李宗嗣年龄还小,身体还没有彻底长成了,万一碰见强手折了性命可了不得。

可是游手好闲也不是个事情。村里的孩子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再说了,小时候七八岁还能仗着没皮没脸,打劫吃食,现在怎么说也身高六尺有余,实在是拉不下脸了。

没办法,近两年李宗嗣只能跟着大哥和爹娘下地干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牛是没有的。用人拉。倒是韩庄主家里有几十头,佃户们租用。李宗嗣家是自耕农,自家有地,仗着李宗岩种田是把好手,每次交了税之后,勉强饿不死人。

朝廷的税赋越来越严苛,立国的时候是三十税一,后来北伐辽国一度不利,增加到了十五税一。后来又和女直交战,增加到了十税一,还有数不清的杂税,交完之后,手里能有两成就算不错了。

本来人口就增多,谁家还不是一晚上就生孩子。税赋是越来高,更多的自耕农交完税之后,过了冬天就只剩下种粮了,更有甚至,冬天都过不了。只能找地主家借粮,这粮食是利滚利年年翻。两年下来,还不了粮食的自耕农只能把田地抵给地主家,沦为佃户。

有的地主是还不错的,不但能管你饱饭,还能给干活利索的娶媳妇,有的根本用那么多佃户,集中耕作之后,用的人就少了。之后就把家里老弱多的撵出去。反抗?衙门的大枷是闹着玩的?

当然这些暂时还到不了李宗嗣家,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力大无穷的主儿,发力的干活,也能把家里的田地伺候完,也能混个饿不死罢了。所以茫茫田野,壮丽的农耕大军中,李宗嗣,李宗岩兄弟两个一人拉一个犁,父亲李顺和母亲杨氏后面扶着,李三娘后面跟着,把大块的土坷垃敲碎。

只是到了晌午吃饭的时候,李三娘眼泪巴巴的看着李宗嗣手里的大饼,李宗嗣心里就不是滋味。所有的农户都一样,壮劳力吃干的,老幼吃稀的。李三娘粗瓷碗里的米汤,能把人影儿照出来。李宗嗣刚想把面饼给撕下一半,就被老爹李顺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

“你吃不饱怎么干活?耽误了农时,一家子都饿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