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旧案之十(1 / 2)

疑路寻踪 那天我不在 200 字 2020-05-24

临近年关的时候,这个幕后黑手终于浮出了水面。

崔仁民,警方花了大量时间梳理了在建材市场工具店购买过斧头的用户,从中找出一些嫌疑度比较高的。

又花了一些时间,一个又一个调查。

最终确定这个幕后黑手就是崔仁民。

崔仁民,是泉城一家医院精神科的医生。

在泉城的精神领域方面还小有名气。

崔仁民不光是一个精神科的医生,还有一个业余爱好。

爱好做木工活,在泉城郊区租了一个院子,利用休息时间做木工活。

他确实是一个人才,木工活称得上一个出色的匠人,所有的家具精雕细琢,比真正的木工师傅还厉害。

在那所院子里,警方找到了那个品牌各种型号的斧子,而且都收拾得干干净净陈列在工具的架子上。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这位擅长心理治疗的医生,为了证明心理暗示的作用到底有多强大,运用自己的专长采取了心理暗示的手法,让几起案件的嫌疑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几个未经证实的例子第一,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只是常温!

第二个,美国田纳西州有一座工厂,许多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人由于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总觉得车间里的空气太少,因而顾虑重重,工作效率自然降低。后来厂方在窗户上系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这些绸巾不断飘动着,暗示着空气正从窗户里涌进来。工人们由此去除了“心病”,工作效率随之提高。

崔仁民在交待的时候说了,连他都觉得兴奋,没有想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如此之巨大。

第一起案件的嫌疑人,张某,因为对门的赵某时常殴打自己的妻儿,让其患上了强烈的恐婚症,到后来发展到对女人也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

张某是崔仁民的病人,在了解了张某的病情之后,他有了一个邪恶的想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了张某暗示,并且暗示他斧头来作案更具有意义一些。

至于这个斧头应该从何而来,治疗结束之后,崔仁民与张某闲聊的时候说自己爱好木工活,其工具大部分都是在建材市的某某工具店买的。

本来崔仁民并没有报太多希望的,没有想到,这一次一举即成功。

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崔仁民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就有了接下来的四例案子的发生。

有人问了,张某是因为心理有问题才去找医生看,这才有了和崔仁民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可王鞋匠呢,难道他也有心理方面的疾病,他也去看了心理医生。

当然不,崔仁民说,王鞋匠是有心理方面的疾病,但他那样的一个人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即使他能意识到,他也不可能花钱去看医生。

一切都缘于王鞋匠将自己的鞋摊摆在了崔仁民小区门口,崔仁民去修了几次鞋。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尤其是擅长催眠的医生。

他只是在王鞋匠的鞋摊前闲聊了一些时候,就将崔鞋匠一脸愁容之中找到答案。

王鞋匠的心理疾病,来自于童年的经历,童年的大多时候,都被哥哥们带着干三只手的营生,慢慢形成了一种强迫性的思维引导。

不偷就手痒,尽管他的内心是不想那样的,但就是抵抗不了。

只是通过修鞋的几次闲聊,王鞋匠大概都不晓得已经将自己的秘密全部透露给了面前的这位看起来十分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