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借兵清国(2 / 3)

崛起1639 上林春 5240 字 2019-08-20

是北京的情况他不清楚,担心同李自成的人马在北京接战,同时也不愿离山海关太远,以免战斗失败,进退两难,因此他一面向永平进发,一面不断地派出探马,探听北京消息。

其实吴三桂并不愿意同李自成决一死战,关宁军的能战之兵约在三万五千左右,未必能击败李自成,可是崇祯给他下了旨,他只能入关勤王,至于如何个勤法,由他说了算。

凭心而论,吴三桂是武将,天然排斥大一统皇权,明朝武将地位之低让他深有体会,他更加喜欢乱世,三万五千关宁铁骑就是他的根底。

果然,随着形势的变化,他与蓟辽总督王永吉之关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王永吉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但如今,王永吉更象是他的幕僚,为关宁军筹齐粮饷耽精竭虑。

关键就在于,王永吉的权力来自于皇权,本身没有实力,随着崇祯步入穷途,他的权力也急剧缩水,而吴三桂是有兵的。

同时,因多尔衮大权在握,急欲证明自己,从去年秋天起,多尔衮就派兵攻占了宁远附近的几座重要军事城堡,使宁远成了一座孤城,形势空前地险恶,吴三桂之奉诏勤王,放弃宁远,未必就没有另谋出路的心思。

在他率领宁远将士和老百姓向山海关撤退之时,清军没有追赶,分明是有意让他平安撤出宁远,顺利进关,随后他得到探报,清军不费一枪一刀,将宁远拿去了,城里的老百姓入了大清国,按照满洲风俗剃了发。

至此,吴三桂没了退路,三万五千关宁铁骑就成了他的唯一倚仗,虽然王永吉多次催促他速速行军,但吴三桂利用部下的畏战反战情绪,甩锅给部下,二十日到玉田县,距北京三百里,又驻足不前。

这时传来了北京的消息,闯信二贼相继入京,分占北南,皇城暂时无恙,但是信贼有战舰位于通州运河,恰好挡着吴三桂的西进之路,王永吉也没法再催着吴三桂进军了。

吴三桂召众将商议,有人主张退兵永平,有人主张退回山海关,还有人暗示可向清国借兵,剿灭二贼,可就是没人愿意直接进兵北京。

之后又陆续收到北京的消息,二贼忙于拷饷,北京大乱,间中还收到了李信托人送来的高邮吴家书信,但什么话都没说,意思已经表明的很清楚了,仅仅是送信而己,没有任何劝降吴三桂的意思。

吴三桂也冷冷一笑,暗道流贼果然不能成事。

直到今日,一封诏书送到,顿时乱了吴三桂的阵脚,崇祯封李自成为唐王,兵部尚书,要求吴三桂配合李自成共剿信贼。

众将也炸开了锅!

“定是皇上受闯贼挟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否则以皇上刚烈的性格,又怎么会封闯贼为王?”

“不错,我们若是与闯贼合兵共剿信贼,闯贼回过头来,突然袭击于我,那该如何是好?钧座,末将并非怕死,实是皇上只剩咱们这点人手啦,若咱们战败,谁来救皇上?望钧座慎重啊!”

“不如先回山海关,观望局势变化!”

众将七嘴八舌,几乎没人愿意与李自成合兵,理由自然是冠冕堂皇,不过吴三桂能看出来,众人都有保存实力的想法。

眼下的局面就和唐末河北藩镇一样,节度使虽然统领军,但底下还有大小军头,纵然是节度使手权大权,也不能强逼着大小军头去做不愿做的事,否则立刻就来一场兵变让你尝尝滋味。

吴三桂冷眼一扫,便道“本镇自有良策,打起来,我们必胜,流贼必败,流贼一败,将不可收拾,那时北京就可以收复了。”

有人似乎明白了吴三桂的意思,有人还不明白,互相交换眼色。

吴三桂解释道“我已派人探知,北朝正在集中兵力,想来已获知北京失陷,必倾巢出动,二贼纵有千般谋算,只须借得北朝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