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纪纲讨官(2 / 3)

锦衣夜行 月关 5534 字 2020-12-21

。”

这小太监确实是收了汉王府的钱,不过要他凭空捏造,他可不敢,他到了汉王府,的确是看到朱高煦大病在床的样子,只不过听完圣旨就虚得一头大汗,这就是故意危言耸听了,拿人钱财,总要替人说话的,只要这个谎叫人戳破不了那就成了。

朱棣听了果然有些动容,可转念一想,还是狐疑难去,这个儿子身体一向强壮,怎么这么巧就病了?难道失去储君的机会,对他的打击竟然这么大?朱棣自己当年又装病又装疯的事儿没少干,可没那么容易相当,当即吩咐道“你去太医院传旨,叫太医院正亲自去汉王府,为汉王诊病!”

“奴婢遵旨!”

那小太监一溜烟儿地出去了,一出门正碰上纪纲进来,连忙侧身让在一旁,等纪纲进了大殿,这才飞奔出去。旁的大臣要进宫,得皇上有旨传见才成,或者候旨请见,而纪纲则不然,他是锦衣卫指挥使,负责着最机密的保卫任务,宫里的安警卫,也是他的责任,出入就自由些。

朱棣坐下来正要批阅奏章,一眼看到纪纲进来,便将手头的奏章又放下了。

他继位之初,便遭到了建文旧臣的激烈反对,逼得他采用了一些酷烈的手段,原以为“杀百儆百”,群臣总算俯首贴耳了,可是徐辉祖、耿炳文、梅殷这些建文旧臣的阴谋败露后,不免使他重又戒备起来。对于建文臣的诸多臣子,他不可能尽皆弃之不用,而且其中确有许多得力的干臣。

可正因如此,如果他们心怀叵测,对江山社稷的破坏也就更严重。这样的人,在朝里还有多少?朱棣疑心病本来就比较重,越想越是不安,可是这事又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所以便叫纪纲暗中进行调查,尤其是与徐辉祖、耿炳文、梅殷这些人交情厚、过从密的大臣,包括从三人府上搜检出的书信,也等派了专人逐字逐字地检查,籍以寻找线索。

这一年多来,陆陆续续被纪纲揪出来不少人,大部分确实是他们一派的人,至少是同情建文帝的,至于其中有没有是与纪纲有私怨的,被他借题发挥,那就不知道了。

纪纲忙向朱棣行礼道“微臣见过陛下,微臣派尹盛辉往各地调查建文叛党事,依据从梅殷府上搜出的线索,一路追查到北京府,查到了一个人,此人身上诸多疑点都相符合……”

朱棣闻言,立即一摆手,殿中的宫女内侍迅速退了出去。

尹盛辉早就回来了,他被放出来了,那些普通的锦衣校尉还在大牢里关着呢,涿州通判赵子衿说的清楚“尹大人,我这小庙,装不下您这尊大神,您要下官放你出去,成!可这几个校尉,您得先让他们留在这儿,要不然肖御使那儿,下官同样没法交待啊!您放心,一日三餐,用医换药,下官这儿都不会差了,您就当让他们留在这儿养伤还不成么?”

人家都这么说了,尹盛辉哪能不答应?所以他是匹马单枪,独自一人杀回金陵的。

纪纲一听尹盛辉的哭诉,就已勃然大怒,心中顿时泛起杀意。但他乃是心机深沉之辈,不能泄愤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他对尹盛辉一事秘而不宣,关在涿州大牢里的几个手下也不去救,他在等最恰当的机会,当他的獠牙即将噬在对手的脖子上时,他才会说出此事。

“雒佥?”

朱棣听了不禁有些惊讶“朕对他如此器重,委之以行部尚书之职,执掌北京政务,他……”

纪纲面无表情,垂着双手,镇定地道“陛下几时薄待过梅殷?对徐辉祖的恩遇宽待,更是无人能及……”

朱棣把牙一咬,目中放出凶光“继续查,朕要铁证如山!”

“皇上放心,臣已经叫尹盛辉继续追查了。”

朱棣点点头,恨声道“朕对他们推心置腹,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一旦查证属实,朕绝饶不了他们!”

他恨恨说罢,又瞟了纪纲一眼,赞道“你做的很